首页

小刚流浪记私密简公主

时间:2025-05-25 02:19:26 作者:雄安大学城配套一期项目有序推进 将为四所高校提供多元配套 浏览量:23503

  眼下,棉花即将迎来采收季。9月23日,记者走进位于新疆石河子市的天业集团蘑菇湖现代农业示范基地。在智慧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上,数字不断翻滚,实时更新着最新数据,这些数据记录的是这片示范田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,尽显科技范儿。

  十余种现代化农业装备遍布田间,高科技、智能化监测设施顶着烈日“在岗值守”。各地块的实时土壤温度、湿度、肥力及作物高度、虫情等关键数据被传输到室内中控大屏,显示为直观易懂的数字信息,可为管理员提供精准的数据监测和种植决策指导。

  “这就是我们种的‘智慧田’!”新疆天业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占东站在棉田边缘,引导大家走向整齐排列的现代农业装备,边走边逐一作介绍。在蘑菇湖基地,空中无人机、地面监测仪器、地下传感器等现代化设施构成了全方位的农业监测网络,实现了“墒情、虫情、气候、苗情”四情监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,统称为“智慧检测系统”。管理人员可以远程实时查看各环境参数数据及趋势,并根据数据反馈作出相应调整,以保证农作物良好的生长态势。

  “与传统的灌溉阀门不同,不用人到现场,也没有时间限制,通过手机APP就可以实现远程操作,一键控制阀门启闭。”马占东说。

  通过智慧检测系统,让大数据平台集成“空天地”一体化农情反馈技术,对照不同作物全生命周期生长数据进行科学分析,应用预设的专家决策控制逻辑模型,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行自动化调控,实现了农业管理少人化、决策智能化。

  “你看,无人机根据设定的路线在空中对农田进行巡检,一改传统的人力跑。”马占东操作者无人机向记者介绍,“这样不仅省时省力,还更加精准化调控作物生长需求,提高作物产量,真正实现无人值守化,农业智慧化。”

  无人机停机坪:通过无人机自动定期遥感监测,将作物的生长情况上传至大数据平台,再与一张图匹配,实现“以图管地、以图管产、以图决策”集成“空(卫星)、天(无人机)、地(地面植物检测摄像头)”一体化农情反馈技术,通过精准施肥、滴水控制、绿色防治和精准调控等手段,实现了“水、肥、药、气”一体化科学施用。

  地下水位监测系统:实时显示监测站的水位数据,评估暗管排盐系统运行状况。

  虫情测报灯:利用现代光、电、数控技术,实现虫体自动远红外处理,能自动完成诱虫、杀虫、收集、分装。在源头抑制虫害发生,对虫害发展进行实时自动识别,并上传到云端管理平台,可为植保作业提供依据,科学精准施药。

  一体化气象站:可以观测风向、风速、气温、湿度、大气压、光照度、二氧化碳浓度、PM2.5、PM10、氧气浓度等气象要素,为农业生产提供气象信息,对各要素进行科学分析后,指导合理安排农事,避免或减少因天气变化带来的损失。

  苗情检测系统:可以定期抓拍作物生长量图片,以便调控作物的生长高度。

  集成化三通电动阀:配备压力和流量传感器,能实时反馈阀门状态,并支持手机和电脑端远程控制。用户只需通过手机APP,就能轻松实现阀门的开关操作。

  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明昊、靳昊、孙金行) 【编辑:李润泽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百位“科学青少年”在沪对话全球顶尖科学家

二是健全技能培训机制,完善社会保障体系,加强制度衔接。缓解新业态相关技能培训资源不足的问题,关键在于健全政府、企业、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多方参与、衔接匹配的新业态技能培训机制。以学历教育为基础、企业自主或市场化非学历培训为主要供给、政府补贴公益性培训为有益补充,建立技能学习的开放式平台和数据共享网络,帮助更多劳动者掌握和提升新业态发展所需技能。对于新业态领域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问题,重点是落实好以灵活形态就业的中低技能劳动者的医疗、养老等权益保障,补齐制度短板,通过明确“跨平台、多雇主”环境下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,及时将新业态劳动者纳入劳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范围,通过逐步放开灵活就业劳动者在就业地参保的各类限制,提高参保覆盖率。

芭堤雅昆明路演 暑期中国赴泰游有望再“升温”

“学院将立足和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,围绕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等领域,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。”和田学院党委副书记、副院长王志坚说,学院同时将借助对口支援高校的力量,采取多种方式做好新增本科专业的建设,为和田地区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
“秦朗寒假作业丢巴黎”系摆拍 公安部公布10起网络谣言典型案例

数据显示,今年前9个月,两岸贸易额为2124.36亿美元。其中,大陆从台湾进口约1567亿美元,同比增长8.5%;大陆向台湾出口约556亿美元,同比增长10.6%。

没有“洪荒之力”,怎解“傅园慧之困”?

按南北划分的话,我国居民在主食摄入上区别很大,北方人嗜面,南方人嗜大米。不过,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主食比较单一,很多人粗杂粮吃得比较少。

中国—东盟短视频创作传播计划正式启动

得知不久前秘鲁国会几乎全票通过决议,将每年2月1日确定为“中秘友谊日”,习近平主席表示,这充分体现了秘鲁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,中方对此高度赞赏。

相关资讯
川港深化职业教育合作 为两地青年搭建多元化升学阶梯

华西都市报讯(记者杨澜)日前,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在由建日筑闻举办的2024中国年度建筑评选中进入决赛,名次跻身前十。4月10日,记者联系到了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总建筑师、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总设计师刘艺。在交谈中,刘艺说:“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能进入十佳名单,我感到很开心,这代表该建筑被绝大部分同行以及建筑爱好者所认可。”建日筑闻的定位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和设计社区,每年都会举办中国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年度建筑评选。评选的投票人均为建筑从业界和建筑爱好者,该奖项的评选是基于同行对同行的认可,含金量很高。此次获奖,并非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第一次脱颖而出。2023年12月,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入选了2023年度全球建筑佳作榜单。刘艺说,新馆开馆后,他去过很多次。在此之前,他最为担心的是,一旦人流量多了,原有的历史氛围会不会被破坏?现在看来,空间还是很有感染力,尽管一些热门展品前人头攒动,但整个博物馆的厚重感、戏剧性、精神气质依旧饱满,空间充满了力量。刘艺透露,今年夏天,新馆的两个新展厅将开放。“负一层的临时展厅,届时或将会引进外来交流的文物。二楼休息区旁边的互动展厅,可以看到结合光影与沉浸体验的互动展陈,轻松有趣。开放后大家会获得更加完整的参观体验,建议按照一楼、二楼、负一楼的动线来进行参观。”他说。

热门资讯